這兩枚錢幣品相非常好,包漿自然老道
康熙通寶還有俗稱的羅漢錢,相傳是年羹堯熔黃金羅漢所鑄,色澤呈金黃色,康熙的熙字較通俗寫法少一豎。其中有背大清及龍鳳紋飾的宮錢,為收藏家所鐘愛。另有福建寶福局于康熙60大壽時起鑄有背穿干支的賀壽錢,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駕,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見。另有雕母,樣錢流世。
2017年到2018年康熙通寶系列在線拍賣統計,在1年的時間內,康熙通寶一共有180枚拍品上拍,總瀏覽34924次,加入總人次到達45人,出價次數224次,其中價格的是康熙通寶合背,藏家為關注的康熙通寶如下:清代康熙通寶背滿華文臺、康熙通寶套子“宣”、康熙通寶(羅漢錢)。其中競爭為強烈的康熙通寶合背訂價二十萬 起拍,加價幅度五萬,在經由19次出價后,后以115萬的價格成交!近,鎮海區次天下可移動文物普查隊員在對該區文保所珍藏的一千多枚清朝康熙通寶銅錢舉行數據收羅時,驚喜地發現了一枚由寶川局鼓鑄的康熙通寶銅錢,這為研究清代康熙年間的錢幣文化提供了難堪的實物依據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初清 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于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制,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官方說是為杜 私錢,實則無異于減重。藝術品市場資深分析師:何老師
乾隆通寶鑄于清高宗乾隆年間(1735到1795年)。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先后有22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制法。新疆地區新用方孔圓錢,開設伊犁、際克蘇、葉爾羌、喀什葛爾等局,因用自產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晉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數種,至為珍貴。
名優甄選
發送詢價單
您對該公司的咨詢信息已成功提交,請注意接聽供應商電話。
聯系人信息
請輸入您的稱呼
請輸入正確的聯系方式
請選擇咨詢問題
請輸入正確的圖形驗證碼
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請注意接聽供應商的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