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廣東廣州,有網友發視頻稱,一女子因被服務員稱號兩聲阿姨而不買單,并向店家索賠2000元。7月2日,店家回應此事表示,派出所來后,讓服務員道歉后處理了此事。“可能是廣東這邊風俗不一樣,便是不喜歡別人叫她阿姨。但是她那個歲數已經50歲左右了,咱家服務員20多歲。事后給女子打了八折。”(據7月3日羊城晚報歸納)
為此,大多數網友以為女子不買單還索賠的行為過分分。有人稱,20多歲的服務員喊50歲的女士一聲“阿姨”,根本沒有問題,從年紀來看,兩邊便是老一輩和晚輩的關系,不喊“阿姨”喊什么呢?
以往,把人輩分喊低了,是一件極其沒有禮貌的事,會被指責沒有家教?,F在剛好反過來了,把人喊老了,容易得罪到別人,讓他人心里不舒服。確實讓人頭疼。
當然,“阿姨”這個稱號,其意義也確實比較復雜。“阿姨”不只有老一輩的意義,現階段似乎也成了家政、保潔、服務員等工作的特定稱號。社會觀念在變化,每個人在開口前,真的要思量一下,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
但也得強調,20多歲的服務員喊50歲的女士一聲“阿姨”,這并不是罪行。
有網友稱,假如想要找麻煩,任何稱號都會成為理由;也有人以為,該女士過分玻璃心。她要求免單甚至索賠的行為,同樣被一些人解讀為想吃“霸王餐”。
確實,假如只是心里感覺被得罪,善意提醒一下即可,為什么要拒絕買單甚至還要索賠?本來只是稱號上的不愉快,最終變成金錢上的糾葛,就容易讓人生疑。
在社會交往中,怎么稱號是一個問題,但關鍵還在每個人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年紀增長是客觀事實,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哪怕自己保養再得當,歲月的痕跡也會寫在臉上。人老不可怕,就怕心態不正,擺老資格,最終被人以為個人本質有問題。
一聲“阿姨”,不應成為“罪行”。現在,什么凍齡、逆生長之類,很多時分都是商業營銷行為,是為賣產品或服務作襯托的。不得不說,現在喊阿姨被以為不禮貌,被要求喊“姐姐”;可真的是“姐姐”,又不能喊“姐姐”,得喊“小姐姐”。什么“小鮮肉”“小仙女”“小帥哥”之類,喊著喊著,感覺像進了幼兒園,亂了套,讓人莫衷一是。
所以,稱號應該回歸本質才是。
責任編輯 :
[聲明]本網轉載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果你認為此類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將相關資質證明發送至mingyou360kf@sina.com,名優資源網工作人員會及時回復并處理!